纳喇氏为何不悦的消息并不难打听,第二日上午用过早膳后, 傅文的的贴身小厮岑来就过来给公主解惑了。
纳喇氏脸色不好是因为傅玉的事情。
明清时代县设“县儒学”, 相当于官方学校, 是一县之最高教育机关。县儒学内设教谕, 府学教谕多为进士出身,由朝廷直接任命。县学教谕、训导、嘱托, 多为举人、贡生出身, 由藩承宣布政使司指派。[1]
雍正七年三月前后,湖北一带有大批学生家长联名告发,湖北的大多县学选生源时不按着规则, 而是按着潜规则,谁有钱谁就先上, 没钱只好靠边。四爷即刻叫吏部和国子监都派了人去湖北查验, 发现民众所言不虚,且湖北一带此等现象已成了风气, 范围之广, 涉案金额之多,叫人瞠目结舌。
事情查清后,涉案金额巨大的,该严惩严惩, 该查办查办。而对于那些不得已与上司同流合污、涉案金额小,且身怀才艺之人,也可予以从轻发落,在职位上戴罪立功。
四爷亲自作了批示, 考差湖北各县学教谕的差事最终还是落在了国子监的身上。
不论古今,在单位里头总要讲究个按资排辈儿,年轻人总要多干事。傅玉年轻,尚未成婚,不似其他教员拖家带口,遇上这种出差的活,叫他去也是很自然的。
这次国子监出动的人不少,房间大都设在武昌府衙门,像傅玉这个六品级别的国子学助教,只得一间屋子居住。当地从三品参政道马佳大人是傅玉从前的师伯,也收了李荣保的信好好照顾傅玉,便直接就把傅玉接到家里去住。
傅玉在马佳大人府里同家中诸人相处得很是不错,马佳大人也很赏识这个有干劲儿的年轻人。
再到后来,傅玉完成出差任务返京途中,马佳大人亲自给李荣保来信,说是有意结成儿女亲家。
李荣保询问傅玉的意见,见傅玉眼睛当中闪着惊喜的光彩,就知道这个儿子是肯的。
马佳大人学问过硬,为人正直,膝下有三个儿子却只有一个女儿,据说马佳姑娘生得很是标致,还是个才女,也十分热爱写诗填词。李荣保思前想后,都觉得这是一门好亲事。
可纳喇氏一听马佳大人在打傅玉的主意就火大了。
马佳氏一族是镶白旗,属下五旗,马佳大人做了一辈子的官,到头也不过是个从三品,还是个地方官,家里也没什么真正有能耐的人。
纳喇氏一直觉得,他这儿子是天底下最优秀的孩子,就是给个公主都配不起的,这种身世的姑娘想攀上傅玉简直是妄想。
小厮还打听到,傅玉知道纳喇氏否定了这门亲事,还跟纳喇氏冷战了许久。
静仪觉得,傅玉不支持纳喇氏的决定,不外乎两个原因。
一则,傅玉是个挺重情义的人,马佳大人在湖北时候拿他当自己的子侄照顾,额娘却在家里说马佳氏一家痴心妄想,把人家一家子人贬得一文不值,这让傅玉不能接受。
二则傅玉很有可能对着姑娘就是动了真情。古往今来,文人大抵都是如此,动了感情那都是“山无棱,天地和,乃敢与君绝”的,家长的阻力有时反而会成为追求感情的动力,会让人越挫越勇。
静仪对于傅玉的决定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若是依着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傅玉也没什么错。我国《宪-法》第49条规定“禁止破坏婚姻自由”,也就是说,自由恋爱是受国家法律保障的。
若是依着古代人的做法,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往今来皆是如此,没什么旁的可讲。
只是纳喇氏冷着的脸终于找到了根据。
再有就是慧芬的事情,难得傅谦身边的小厮没有夸大其词,基本算是句句属实。慧芬在婆家的处境,的确是个麻烦事。
到了八月十六下午三时左右,傅谦来访。
傅谦来到公主府有些扭捏,见了静仪还有些害怕。
静仪觉得好笑,搁在现代也就是个高中男孩,可能那日在酒馆里真的被她吓到了,看向她时候眼神都是躲闪的。
只是既然这么怕她,怎么还要过来呢
傅谦是来求公主办事儿的,他想叫姐姐慧芬和昌锡和离。
别人是说不动母亲的,但是公主殿下不一样,她身份高,作风也彪悍,对上母亲还是有赢面的。在傅谦心中,静仪几乎就是全村人唯一的希望了。
静仪对于傅谦想叫慧芬和离的观点还是认同的,傅玉的事情她并不想管。傅玉是男儿,有抗争的资本,不管娶了谁,未来都不会太差。但这个时代里,女子本身就处处受到限制,尤其是慧芬这种情况,可以说是最悲哀的。
静仪和慧芬从小就认识,她刚刚同傅文成亲时候,小姑娘特地还绣了一整架花开富贵的屏风送来,她们临去塞上之前,也给她这个嫂嫂做过几样小玩意儿。慧芬送来的东西虽然不多,但一看就是一针一线下了大功夫绣的,每一样都精致得很,可见是很用心了。
在静仪看来,这种情况就是发生在路人身上也要帮一把的,何况发生在傅文的妹妹身上,更是要替慧芬想想辙儿了。
静仪了解到傅谦的意思,答应道:“我明儿去找你大姐姐商量商量,你先回府去等消息吧。”
傅谦吓得一个哆嗦。在他眼里最厉害的两个女人明天就要凑到一起了,那画面简直叫人不敢想象,太可怕了。
看到傅谦眼中的惶恐,静仪有些莫名其妙,傅谦胆子原来这么小的么那天在酒馆被吼了一句就吓成这样子了</p>
看着也不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