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 李红梅把闺女叫自己屋来,看女婿给闺女买的首饰。
一匣子金灿灿银闪闪, 裴如玉多年少大户公子耳濡目染的眼光,挑的都是银楼最好的。还有一套金镶红宝石的额饰, 金线缠丝,烛光下红宝石艳澄如血, 好在都是用的绿豆粒大小的红宝石,做成流苏额饰, 倒也并不非常显眼。
“女婿可真疼你。你也得知道过日子, 不能这么一出门就跟女婿要买这要买那儿的。”
“娘你可说句公道话吧,我本来只买一块头纱, 他非要给我买那件贵死人的衣裳, 又去隔壁看首饰,也不还价就叫人包起来。要不是我在,他一准儿叫人糊弄了。我说他一路了, 叫他以后别瞎买东西!买串琉璃珠的不一样啊。”白木香把红宝石流苏额饰放到额前给她娘看。
“那怎么一样,琉璃比这个差远了。琉璃颜色轻佻, 这个红色多正啊。”李红梅拿出一套金的给闺女试戴, 也很好看。李红梅笑,“以前就是在帝都, 跟公婆在一起, 你那个婆婆有些刁钻, 你跟女婿才总是拌嘴, 你看这出来你们多好啊。”
“你那是没见过裴如玉欠捶的样儿。”白木香拿出一对雀登梅的金钗, 递给她娘说,“这个是裴如玉给你挑的。我说不叫他买,他非买。”
李红梅气个仰倒,一把抢过金钗,骂闺女,“你这也叫人话!光兴女婿给你买,女婿略孝敬我些个,你还拦着!我怎么生你这么个没良心的死丫头!”
拿出靶镜把金钗插头上了,李红梅一手扶着金钗,一边夸女婿,“别说,我女婿这眼光没的说,雀登梅的花样虽常见,可这支做的多巧啊,一看就是好金匠制的钗。”
白木香翻个白眼,撇嘴说她娘,“刚还说让裴如玉少花钱哪。”
“这金钗多少钱,挺有份量的,定便宜不了。”
“金子倒是不重,一两,可要价不低,要足了二十两雪花银,少一两人家都不卖。”
“匠人手艺好,东西就贵。”李红梅挽镜自怜,“你这一匣子首饰花了多少”
白木香郁闷地,“五百多两。”
李红梅立刻不觉自己金钗贵了,又语重心长的说闺女,“女婿待你好,你还是得劝着他些,这些穿戴的东西,差不多就行了。以后日子长呢,过日子还是得精打细算,细水长流。”
白木香看边儿上有几幅鞋样子,问她娘,“娘你这是要做针线么”
“是啊,如今天黑的早,夜长,早早躺下也睡不着,倒不如做些针线。”
“娘你给我做双鞋吧。”
“滚,你怎么不给老娘做鞋,倒叫老娘给你做!”
“娘你不是有空么,我晚上得看书。”
“那也不给你做,你有的是鞋穿。”
“谁没鞋穿啊!”白木香翻捡着鞋样子,细瞅一回,同她娘说,“裴如玉也有鞋穿,你给他做,不给我做。”
“我女婿孝顺我,我当然疼他。”李红梅夺过鞋样子放匣子里。
白木香“切”一声,不理她娘,抱着首饰匣子回屋跟裴如玉通报消息,你岳母给你做鞋哪。裴如玉说,“这样的事,何必劳烦岳母,让窈窈做就成了。”
“窈窈是窈窈,我娘是我娘,我把你给她买的金钗给她,她可欢喜了。不过,我看她鞋样子都找出来了,定是先前就想给你做。”白木香把首饰匣子密密的放好,一边说,“我说让她也给我做一双,还不给我做。”
裴如玉笑,“岳母那是逗你,你要什么她不给你。”
“这倒是。”白木香同裴如玉商量首饰钱的事,白木香道,“这不是我要买的,都是你乱花钱。不过,我从来不白要别人的东西,可你叫我出这钱,我也有些亏。你说该怎么办吧”
裴如玉从善如流,“这是我诚心诚意送你的,不用给我算钱。”
“那不行,那不成我占你便宜了。”
裴如玉盖上白玉香炉的盖子,请教白木香,“那你说吧。”
“这样,东西还是你的,我就借来戴戴。等什么时候咱俩清账,这些都还你。这样,我不用付钱,你也不吃亏,怎么样”白木香翘着下巴,眼眸晶亮,把自己想出来的两双其美的办法说了出来。
“好主意。”裴如玉笑着竖起大拇指,称赞白木香,“难得这样面面俱到的法子,你怎么想出来的。”
“靠脑袋想出来的呗。”白木香愈发得意,一手撑着下巴,侧着脸望着裴如玉,说,“裴如玉,明天我就穿今儿买的新衣裳好不好”
“当然了,买来就是穿的。还有首饰也佩起来。”
白木香点点头,驿馆送来饭菜,因着天气渐渐冷了,便是各屋送各屋的,大家不必聚在一起,不然吃完饭再回自己房,倒呛了风。李红梅不怕呛风,她都要跟闺女女婿一起吃的。裴如玉见到丈母娘头上的一对金钗,笑道,“是木香给岳母挑的花样,果然比我挑的好。”
“她懂什么,要不是你眼光好带她去了好银楼,也没这样的好钗。”李红梅解下披风递给小福,让小福同窈窈小财一起去吃晚饭。裴如玉请岳母上坐,李红梅一向是让女婿坐上首,得了女婿给买的钗,李红梅甭提多关心女婿了,一个劲儿的给女婿布菜,劝他多吃肉,“我瞧着,咱们越往北走,天儿冷的越快。吃肉搪冷御寒,多吃点。”当然也不能忘了闺女。
对女婿给买金钗的事,李红梅笑眯眯的说,“这都这把年岁了,有几支老钗戴就成,你们小夫妻年纪正轻,正是该打扮的时候。你们多打扮着些,这才好。”同闺女道,“外头大衣裳的针线,你不大成。如今晚上功夫长,给女婿做身里衣。自己做的跟外头买的不一样,到底更合身,也更舒服。”
“裴如玉又不缺里衣穿。”白木香叼着块吸满鸡汤肉汁的小香菇说。
“女婿就缺你套你亲手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