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听到大家对他的赞美,他还选了个茶楼,故意坐在大堂里,然后做出看报纸的模样。
这旁边有人把他给认了出来,老远就向他打招呼道“吴大善人,这下你可出名了。一下子就拿出五万两银子来给大家造桥铺路,大手笔,大手笔。”
吴二摸了摸被掐肿的腰,脸上笑道“这也只是意外。这不是城外小吴村那边的路难走吗,之前还听说有人在那里摔断了腿,我也就尽尽心意,谁知道大人们竟然把我名字给写上来了,我都有些受宠若惊。”
来人哪里不知道他说的是场面话,不过他也是有目的而来,“吴兄,”他压低了声音,“这是只要捐五万两就能上吗?”
他同吴二一样是商人。虽然这些银子有些多,但是若能博得一些大人的好感,那这银子就花的值。
“这我就不太清楚了。”吴二道,“不过我听说钱老爷已经捐了十万了。”
这话是他瞎说的,反正说的越高,想来林大人应该会越高兴。
“十万啊,”那人牙疼了一下,“我再想想吧。”
“其实我是觉得不亏的。现在外面的人都在骂咱无商不奸,说的我们好像就是那样米缸里的耗子一样,但是其中的辛苦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我宁愿花点钱,给自己买个好名声,等将来我儿子要去读书,人家对他态度也能好一些。当然了,若是上面的那些大人也在报纸上看过我们的名字,那就更赚了。”吴二‘推心置腹’道。
来人被他这么一忽悠,虽然知道他说的有些夸张,但心里也免不了多了一份侥幸。
万一呢?
行商之人有个好名声有多重要,这大家心里都明白。不然吴胖子难受的捐赠五万两?
“行,我再去问问。”
类似于这样的对话,在京城好几处中进行着。
而作为始作俑者,叶芷清却是让下面的人安心拿银子办事就好。
富商捐款对他们来说不见得是坏事,而穷人受到资助,则一定是好事。
虽然靠着这种的事情不可能会迅速拉近贫富差距,但是能让社会矛盾小一点是一点。
叶芷清是想过了,在绝大多数资源掌握在贵族和富人手里的时代,他们不可能像某位伟人一样打土豪分田地,这样做只会引起反弹,让天下大乱。
所以,她和风清选择稍微温和一点的做法,竭尽全力给下层百姓有更多爬上去的机会。
而要创造这个机会,则要做出很多很多的努力。反正他们这辈子,都要为这些而奋斗着了。
……
皇宫。
幼帝也正在看着报纸。
他已经把角落小版块的趣闻三则给看了好几遍,最后他将报纸往旁边一扔,整个人靠在了椅子上,眼里不知在想些什么。
许久之后,他才叹道“黄大伴,我只有你了。”
他身边的宫侍卑微的伏在地上,表忠心道“奴才永远忠心于您。”
……
报纸的出现,让京城百姓们所了解的更多,而且面对那些道听途说的消息,报纸上的内容来得更加真实直观。
很快的,随着报纸的名声大噪,有好几家作坊也开始盛产报纸。
他们以为报纸这东西就和其他的一样,上面能够做的,他们也都能跟着做。
然而,他们的报纸还没有卖出去之前,所有参与进来的人,却全都被抓进了牢狱。
一直到好几家作坊都被抓之后,大家这才的的确确的相信,报纸这东西,只有官府才能出售。
有人虽然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而且最让他们感到丢脸的是,被抓的这些作坊还以报道的方式上了京城日报。
“报纸不能私下出版售卖,不然就是违法。”这意思打的十分清楚,一时间,再无人敢违。
在报纸出现后的第十天,突然有一则消息登上了首页——贤王夫妇愿意建造一座图书馆,并且捐赠一万本书在图书馆里。
接着,下面的内容详细的解释了什么叫做图书馆,以及图书馆的作用,和图书馆条例规则。
老百姓们先不说,读书人看到这则消息之后,大多都无比兴奋。他们绝大多数人都寒窗苦读,书籍与他们来说是十分珍贵的东西。
这图书馆能让他们免费进去看书,甚至还能抄书,这对他们来说,是天大的喜事。
“也不知道我们到时候能不能看到贤王的笔记。”别忘了,贤王可是探花郎出身。若是能够拿到他的笔记,他们无疑离成功又进了一步。
这消息传开后,风清的名声总算是被洗了一波。若是说善人的榜单给带来好的名声,那风清这个就在好名声里又多了一丝清贵,谁让他们收买的是天下的读书人呢。
“这肯定是叶大人的手笔。”杨道应淡淡道,他和风清共事这么久,也了解他的性格,知道他不是喜欢这些花里胡哨的人,“当一个人爱惜起名声来,那说明他更难对付了。来人,去收拾个千来本的书给我也捐出去。”
这种好事,怎么能让风清独占。
他旁边,沈老一笑,同样吩咐人去做了。
有了他们的带头,不说其他人,朝中文武百官,谁不看在他们的面子上捐一些?
唯一异常高兴的是哪些大字不识几个的武将,他们终于可以名正言顺把书房里那堆破书给扔出去了。
贤王府动作十分快,头一天上报,第二天图书馆就被收拾出来了。第三天,朝中大臣和京城权贵们捐的三万本书就开始入库。
围观的群众们,只见一箱箱书被搬进去,一时间对里面充满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