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领域的改造完成了,思想领域的改造也就开始了。
江晓月虽然没有亲历过,可她知道这段历史。
思想和文化高度统一,这是建国以后的必经阶段,不然,再牢固的根基也会被撼动。看看后世,那些受到西方思潮影响的“公知”不就干着拆墙砸锅的勾当?
接下来,一场检验就要开始了。
尤其是文化和教育领域,各种思潮泛滥,崇洋媚外,到了不整顿不行的地步。这种思想上的改造,让高高在上的小资产阶级晓得稼穑之苦,从根本上改变了知识阶层的认知和态度,放下架子走群众路线,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时间进入了一九五七年。
江晓月过了十四岁生日,个子也长到了一米六五。赶在寒假期间,她给外公、舅舅、舅妈们都做了提醒。
“外公,学校里开会不要发言哦!”
“外公,如果组织上找你谈心,不要乱说话哦!”
“外公,最近不要写文章了……”
江晓月有着操不完的心。
她知道学校是个重灾区,大都是从旧时代沿用下来的文人,有些清高自傲是难免的,跟社会是脱节的,提意见说怪话的不少,思想上也没那么进步。正常的讨论还好,如果碰上别有用心的来“套话”,搞什么引蛇出洞,一下子就中招了。
江瑞丰是个睿智的,虽然有点古板,还是很谨慎。
他见晓月一个劲地叮嘱,就笑着说“娇娇,你放心吧,外公保准管住自己的嘴巴!”
采文舅舅也一样,在报馆里不能乱说乱写,要跟上时代的节奏,也不能乱站队,一不小心就把自己折腾进去了。
最难做工作的就是余书遥。
她很有思想,言辞也很犀利,一般人劝不住。江晓月就找到采文舅舅,让他好好劝劝舅妈。
江采文作为编辑,敏感度还是有的。
现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不代表乱说乱动。余书遥的嘴巴,他是晓得的,跟人辩论起来就没完没了,稍不留意就过界了。
江采文就跟余书遥好好谈了谈。
他说“书遥,在外面讨论问题不能光顾着痛快,要想想对方的目的?小心被人家套了话……看看家里三个娃娃还小,你可不能出什么问题呀!”
江采文知道说别的,余书遥听不进去,只有拿孩子劝说才有一点效果。
果然,余书遥考虑了一会儿,说道“采文,你放心吧,我自有分寸!”
听书遥这么一说,江采文哪里放心得下?
他抽出时间来,关心起了杂志社的情况。每天晚上套套话,时刻关注着那边的动向。
余书遥察觉到了,就跟江采文吵了一架。
她知道采文是关心她,怕她这边出什么篓子,可也不能这个样子啊?
江晓月忙了一圈。
该说的都说了,该劝的都劝了。
采晖舅舅不爱说话,又是搞科研的,不大关心时政,稳当得很。不过,她还是提醒了一下,主要是怕小舅妈那边出问题。妈妈在税务部门也要注意,那边是新老职员交替着,各种认知和态度都有。
江采莲知道晓月不凡,说什么自然听得进去,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在心里过了一遍。
沈奕宣是区里的干部,倒是问题不大。
他见晓月提醒,就笑着点了点头。
四月里,果然有了动静。
各行各业讨论会不断,报纸上也展开了辩论。江采莲是个群众,也有组长找她谈话,好在她是个军属,嘴巴又严实,倒没什么问题。
江瑞丰事先早有准备,也算安稳。江采文眼皮子很活,自然是谨小慎微。余书遥挂念着孩子,到底收敛了不少。
要说,这一波主要是针对文化教育战线的,只要自己不跳出来,也就过关了。
部队上更是风平浪静。
夏春望思想觉悟高,不是那种信口开河的人,自然稳当得很。
到了八月,一切见了分晓。
那些跳得高的,乱说乱动的,跟上面唱反调的,都暴露出来了。
江瑞丰恍然大悟。
果然跟晓月说的那样,把池子里的水搅一搅,大鱼和小鱼都冒上来了。
江家上下都经受住了考验,也顺利过关了。
江晓月长舒了一口气。
这只是第一阶段,能平和一阵子了。
可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晋江独家,谢绝转载)
作者有话要说 捉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