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十分不喜欢贾赦,没有记住贾赦一丁点的好,记住的都是因为贾赦的原因,被老国公夫人各种的刁难。
老国公夫人嫁进贾府的时候,贾府还是耕读人家。
耕读人家是体面说法,其实就是家里三十五亩薄田,土里刨食的农民。
但是,贾代善的爷爷有些见识,再穷不丢书,省吃俭用让儿子读书。
指望儿子科举做官,改换门庭。
贾源贾演兄弟外出读书,不仅增长了见识,还结识了金陵卫所指挥使水家公子。后来水家趁乱揭竿而起,自立门户。
贾源兄弟闻讯连夜奔赴投效,成为水公子的亲卫。
贾府兄弟没有成为旧朝的进士,却成了新朝的新贵。
贾源娶妻于微末之时,为了供给他两兄弟读书,娶得老婆那是下水能耕田,上山能砍柴,唯一缺憾就是不识字儿,上不得厅堂。
贾源之妻对贾府有功,又生了个好儿子贾代善,聪明好学,能文善武。
贾源富贵之后,纳了美妾无数,却并没有坏良心抛弃糟糠。
老国公夫人熬得头发花白才过上好日子,结果还要受夹板气。
年轻的时候婆婆当家,等到婆婆老了,公爹过世,轮到她做女主人主持中馈了吧。
结果,婆婆嫌弃她不识字儿,直接越过她,让孙子媳妇接管了公府的中馈。
国公夫人气得半死,他辛辛苦苦相夫教子,熬了一辈子刚要风光几日,结果却是史家这个丫头摘了桃子,心里十分不平衡。
婆婆在世还能压制她,她婆婆家虽不是书香门第,家里在街面上开着杂货铺子,从小就跟着爷爷识文断字,拨弄算盘珠子。
无论个人才干,还是身份地位,都死死压住她。
后来贾代善的祖母故世,老国公夫人就开始端起婆婆的威风,因为贾母当家她不平衡,在贾母怀着贾政的时候,将贾赦夺了去亲自抚养。
贾母嫌弃婆婆骨子里就是个乡下婆子不乐意,架不住贾代善孝顺,知道他娘受了这些年的夹板气不容易,亲自把贾赦交给了母亲抚养。
贾赦从三岁到十岁,跟着祖母生活。
老国公夫人将院子花圃里的菊花牡丹拔了,种上萝卜青菜扁豆蚕豆。
贾赦不爱读书,却喜欢跟着祖母在泥土里打滚。
学得一身乡野习性:上树捉鸟,下河摸鱼,吃饭不洗手,河水井水捧起就喝。
贾母自然看不惯。
她希望儿子读书习武,将来效法父亲,文治武功门门精通。
因此跟婆婆产生无数的摩擦。
有一次两人话赶话,吵出火星子。
老国公夫人撕破贾母的老底:“哈,你曾祖不过是个混子,你祖父混到个亚衙役,那年闹饥荒,三餐不济,你祖父追赶盗贼饿的头晕眼花,晕倒在我们家门口,给个芋头连皮都吃了,牲口喝残了井水埋头就喝干了,轮到你倒这般穷讲究起来”
贾母闻言气得差点早产。
贾母执意要回贾赦,老国国公夫人就要收拾东西回乡,说与其被人嫌弃吃下贱饭,不如回乡种地自在。
结果还要贾母跪地认错。
最可恶贾赦竟学会了狐假虎威。贾母一旦教训他,他就跟祖母告状。
贾母免不得又被婆婆责骂。
贾母万般无奈之下,索性不管贾赦,一门心思栽培贾政。
等老诰命殁了,贾赦已经十岁,习性已经养成。又到了读书习武的年纪,家里请了塾师,他直接从荣庆堂搬去了前院书斋。
跟贾母相处的时间有限。
仅有几次母子相聚,贾赦却发现母亲偏爱弟弟,他做什么错什么,越发不愿意亲近贾母。
贾政从小就喊贾母母亲,又乖巧又听话又爱读书,文质彬彬,风度翩翩。
贾赦从来都是叫贾母为太太。
他又行动粗鲁,言语粗俗乏味,不听教诲。
即便是贾赦后来被贾代善耳提面命,在师傅教导下学会了礼仪规矩,与贾政相比也天差地别!
石梅梳理清楚这些贾母与贾赦母子的隔阂,扶额叹息不已。
怪得贾母不愿意跟着贾赦养老居住。
这样一个闹心的儿子天天在跟前晃悠,只怕要短寿几十年,还谈什么安享天年!
不说贾母,一般母亲都不会喜欢这样倔头倔脑不求上进的孩子。
石梅感叹贾母母子们不容易。
母子们一辈子面和心不和。
最终好好一个府邸闹得分崩离析,烟消云散。
好在这一切都是本主的切肤之痛,跟石梅无关。
对石梅来说,贾赦贾政就是她在古代安身立命的助力,她要好好利用这两股力量!
臣不密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