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red>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更新时间:2013-07-22
红日初升,宏伟的燕国皇城沐浴在橘色阳光下,和着早朝洪亮悠远的钟声,显得庄严而肃穆。
金銮大殿中,摸黑起早的文武百官刚行完跪礼,手持拂尘的殿前官已经拉长了嗓子开始宣读皇帝的旨意: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殿前官的话音刚落,位于左边队列最前方,一身耀眼朝服的上官允便往前站了一步,“臣,有事启奏。”
头戴双龙金冠的年轻皇帝似乎顿了下,被掩在珠帘后的模样看不真切,声音倒是颇为清晰明朗,“爱卿请讲。”
“启禀皇上,”上官允举高手中玉笏,沉声道,“冀州、徽州两地常年有水匪为患,沿海百姓多饱受流离失所之苦,故臣恳请皇上立刻下令,拨款救万民于水火并允许加强当地海防,以期尽快剿灭水匪,还百姓一个安居乐业。”
“哦?”龙椅上的年轻君王沉吟了下,目光在下方的文武百官里来回巡视一圈,立刻又有好几个人不约而同的站了出来,屈膝下跪并齐声高呼,“臣等恳请皇上下令,拨款救灾,剿灭水匪!”
“既然如此,那就如爱卿所言,先拨款……”
“皇上!”皇帝的话还没说完,斜地里突地插进来一把中气十足的声音,“臣也有本参奏。”
“襄阳皇叔请讲。”
年轻君王似乎早就料到了会有此种情况发生,脸上非但没有被贸然打断的不悦,反倒隐隐带了些笑意。
“皇上,臣以为上官大人小题大做了。”
一直站在右排最前方位置,和上官允同样并列第一的襄阳王,方面大耳,赤红脸膛,虽已年过六十,却依旧声如洪钟,神采奕奕未见半点老弱模样。
转头看一眼敛眉不语的上官允,襄阳王上前两步,刻意对着他道,“上官大人,所谓的江南水匪只是小打小闹的市井小民,未成气候并不足为惧,相信再过一段时间,当地驻兵就能将其完美解决。拨款这等大事,自然是好刚要用在刀刃上。”
“王爷说的对,好钢自然是要用到刀刃上。”上官允微微抬了抬眼皮,冷静的反驳回去,“但下官想请教王爷,‘国以民为重’,不知王爷觉得这句话如何?”
“上官大人真是了解本王。”襄阳王挑了挑长眉,并没有被上官允激到,只是捻须笑了笑,“若非国以民为重,本王也不会说上官大人你小题大做了。”
“哦?”年轻君王似乎让两人的对话引起了兴趣,不等上官允回应便抢过话题,“不知襄阳皇叔何出此言?”
“回禀皇上,”襄阳王敛了笑容,恭敬的朝当今天子行了个礼,才道,“臣以为,拨款援助沿海剿匪的事可暂时缓一缓。如今正当国库空虚,若将银钱都用于未成气候的海防,那镇守边关的将士又当如何?军饷已有两季未发放,再拖延下去,臣恐众将士……”
话说到这里便停住了,襄阳王聪明的留了个话尾未将事情说绝,但话里话外却都是同一个意思,总结起来就是:亲爱的侄子,敬爱的老板,工资是不能拖的,别的都是小事暂时放一边,工资该发的赶紧给人家发回去,免得官逼民反人家一怒起来把你龙椅都给掀没了,到时候你哭都没地儿哭去。
而且若是有人造反,战事一起,遭殃的还是黎民百姓——这也是为什么他会觉得上官允小题大做的原因——两个州的百姓遭殃跟全国的百姓一起遭殃,孰轻孰重总分得清吧?
“这……”
被襄阳王这么一提醒,龙椅上的那位才想起来确实有这么一回事,稍一琢磨,脸色立刻就变的有点不大好看了:现在他这个皇帝手下的将士少说也有百十来万,两个季度的饷银叠加起来,特么的都能绕皇城一圈了!
若是国库充足也就算了,他还能不当一回事,偏偏先皇在位的时候两河流域水患频繁,天天救难赈灾什么的早就掏空了国库。好不容易水患稍稍平定了吧,先皇又因为过度劳累驾鹤归了西,而他这个新上任的皇帝为了博个好名声赚个体恤万民的形象自然也得跟随祖宗的脚步,大笔一挥给百姓来个免税x年的好福利,故而到现在国库里的银子没能收回来不说,连带能兴国安邦的军饷也发不出了。
真是让人忧桑的窘迫啊!
“皇上,臣以为军饷要发,拨款赈灾也不能缓。”
身为朝廷中人,极少有人会不知道饷粮对军事安防的重要性,上官允自然也清楚其中的规则和门道。
但即使看出了皇帝的为难,他却不想为这件事让步,稍微想了下,便提出了个折中的法子,“如今臣有一计,不知皇上是否采纳?”
危急时刻有人帮你出主意脱困,不听那才真叫一个傻了。
有鉴于此,年轻的皇帝几乎是反射性的脱口而出,“爱卿有何高招,速速道来!”
“回皇上,”上官允脸上依旧是那副淡漠的神情,冷静的分析道,“先前两河流域决堤多次,致灾民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实乃多事之秋,户部紧急调派银两筹集粮食赈济灾民,这才导致国库空虚。但军饷派发亦迫在眉睫,依臣之见,皇上或可降旨,将军饷暂且折换成粮食,等国库充盈之后再行白银派发之策。”说到这里,上官允顿了下,又补充了一句:“军中不乏两河人士,想必一定能够了解先皇及皇上的爱民之心。”
襄阳王对此嗤之以鼻,“既是如此,那同理可鉴,援助沿海灾民自然也能先用粮食顶上,不见得就一定要用白银吧?上官大人,你说呢?”
“微臣只是提出个建议而已,至于结果如何,还得皇上定夺。”上官允轻巧的打了个太极,不紧不慢的将问题推给庙堂上的最高决策者。
脸上却是隐隐带了笑意,让原本就完美的五官更加出彩,映衬得整个人越发温文尔雅。
“襄阳皇叔与爱卿所言都不无道理,”
被点名了的年轻皇帝略微沉吟了下,想了想,随将目光投向襄阳王身后,看着那状似百无聊赖的打着呵欠的人,眼角抽了抽,却还是期待的问了一句,“常宁皇叔,你觉得呢?”
“……”没有回应。
打完呵欠的某王爷继续百无聊赖的把玩起自己的袖子,似乎里头装了什么有趣的东西一样,翻来覆去看得不亦乐乎。
四周的文武百官都不约而同屏住了气息,捏冷汗的等着看好戏的,都在想着不知道什么时候上头那位会突然大发雷霆,然后一道圣旨下将常宁王爷打成庶民流落街头。
可惜出乎众人意料之外,他们的顶头上司,那位新上任的皇帝似乎对常宁王分外容忍,即使见他仪表不整行为不恭却也没有半点怒意,只是稍稍拉高嗓门又喊了一句:“常宁皇叔!”